民族音樂雜志_雜志社征稿
《民族音樂》由陜甘寧邊區音樂工作者協會和作曲者協會聯合編輯李煥之負責編輯工作月刊。自1942年4月1日創刊,至1942年12月???共出8期。該刊為登載音樂作品和音樂理論文章的綜合性音樂刊物。主要撰稿人有呂驥、馬可、李煥之、麥新、李元慶、安波、張魯和張貞黻等。所載音樂作品較為重要的有安波、馬可、劉熾、張魯、關鶴童合作的民歌聯唱《七月里在邊區》等,較為重要的音樂理論文章有呂驥的《民歌的節拍形式》,張魯等人的《怎樣搜集民間音樂》李煥之的《歌曲中國化的實踐》和麥新的《略論聶耳的群眾歌曲》等。該刊還登載關于群眾歌詠活動的經驗總結和邊區音樂工作、音樂活動的通訊、報道等。
National music is edited by Li Huanzhi, CO editor of the association of musicians and composers in Shaanxi Gansu Ningxia border region. From April 1, 1942 to December 1942, it was published in 8 issues. The journal is a comprehensive music journal that publishes music works and music theory articles. The main contributors are LV Ji, Marco, Li Huanzhi, Mai Xin, Li Yuanqing, an Bo, Zhang Lu and Zhang Zhenfu. The more important music works include the folk song joint singing in the border area in July by an Bo, Marco, Liu Chi, Zhang Lu and Guan Hetong. The more important music theory articles include LV Ji's beat form of folk songs, Zhang Lu's how to collect folk music, Li Huanzhi's practice of song Sinicization and Mai Xin's brief discussion of Nie Er's mass songs. The journal also publishes the experience summary of mass singing activities and the communication and report of music work and music activities in the border areas.
主管單位:云南省文化廳
主辦單位:云南省文化館
國際刊號:1671-2196
國內刊號:53-1202/J
郵發代號:64-8
創刊時間:1975
發行周期:雙月刊
期刊開本:A4
下單時間:1個月內
論壇、民間音樂、名作賞析、民族之歌、詞花、音教天地等
-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中國知網收錄、維普期刊網收錄、萬方數據庫收錄
1.民族音樂文章標題:一般不超過300個漢字以內,必要時可以加副標題,最好并譯成英文。
2.應使用規范文字,各種數學、化學及結構式應正確無誤,物理量和單位符合國家標準。計量和計數單位前需使用阿拉伯數字,外文字母、上下角標、黑白體、大小寫應準確表達,對易混淆的請用鉛筆標注。
3.提要:用第三人稱寫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語,100-200字為宜。
4.關鍵詞:3-5個,以分號相隔。
5.正文標題:內容應簡潔、明了,層次不宜過多,層次序號為一、(一)、1、(1),層次少時可依次選序號。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過1萬字,用A4紙打印,正文用5號宋體。
7.數字用法:執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凡公元紀年、年代、年、月、日、時刻、各種記數與計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數字;夏歷、清代及其以前紀年、星期幾、數字作為語素構成的定型詞、詞組、慣用語、縮略語、臨近兩數字并列連用的概略語等用漢字數字。
8.民族音樂圖表:文中盡量少用圖表,必須使用時,應簡潔、明了,少占篇幅,圖表均采用黑色線條,分別用阿拉伯數字順序編號,應有簡明表題(表上)、圖題(圖下),表中數字應注明資料來源。
9.注釋:是對文章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說明,其序號為①②③……,注釋文字與標點應與正文一致,注釋置于文尾,參考文獻之前。
10.參考文獻:是對引文作者、作品、出處、版本等情況的說明,文中用序號標出,詳細引文情況按順序排列文尾。以單字母方式標識以下各種參考文獻類型:普通圖書[M],會議論文[C],報紙文章[N],期刊文章[J],學位論文[D],報告[R],標準[S],專利〔P〕,匯編[G],檔案[B],古籍[O],參考工具[K]。
11.民族音樂基金資助:獲得國家基金資助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的文章請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及編號,按項目證明文字材料標示清楚.
12.作者簡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現供職單位全稱及職稱、學位,研究方向。
13.其他:請勿一稿兩投,并請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投寄稿件后,等待審查。審查通過編輯部會通知您一般雜志社審核時間是1-3個月:如果要是到我中心給你論文代發請詳細看。
論壇
唐代佛教音樂形態的實踐探索陳曉宇;
陸上絲綢之路古龜茲壁畫中的樂器楊青;
20世紀30年代《錫報》音樂資料中的戲曲演員信息考察李曉春;
試析西洋樂器在中國戲曲音樂中的作用與魅力——以小提琴在滇劇《大唐...李海紅;
新時代民族音樂教育發展途徑和對策探究鐘超;
空間音樂聲學視閾下八角琴指向性研究張麗;
民族音樂藝術多元化發展的思考李建明;
論高音薩克斯管在《越王樓歌》中的運用白澤琦;
淺談二胡音樂演奏與影視音樂的有效融合劉洪波;
手風琴演奏民族音樂中所運用的技法研究任音蓓;
淺談古箏演奏中的剛與柔宋瑾;
網絡課程對于高校音樂教學常態課的影響劉儀;
論傳統音樂文化在高校美育中的重要意義——以蘇州大學藝術教育為例余潔;唐榮;
民間音樂
從景頗族目瑙縱歌音樂的特點看民族性格與民族特質侯靜宜;
非遺視野下景頗族傳統樂器“吐良”的傳承與發展龐浩然;
納西族“當美空普”的傳承與發展探究李志紅;
浙江東陽儀式特色音樂的調查李琦;
昭烏達蒙古民歌旋律形態特點的探究——以敘事體民歌《翠玲》為例王奇;
云南德欽藏族傳統音樂簡論格瑪品楚;
鎮康民族音樂瑰寶“啊數瑟”探源穆志華;
評論
民族歌劇《青春之歌》人物主題音樂創作技法研究吳之棟;
《在那遙遠的地方》的歷史源流及現代發展探究張雪;
歌曲《紅河這片祥和的土地》評述閔成珺;
歌曲集《三七花開的地方》評述彭歡歡;
走進白云的故鄉,唱響苗嶺山寨——詞作家饒培輝扶貧歌曲賞析任英榮;
藝苑
漫談雜技藝術的源流與發展林冬;
舞蹈編導教學中舞蹈形象思維的培養戰揚;
探析哈尼糯比婦女服飾變化及審美倪金華;
簡論花燈藝術與社會生活的關系袁德華;
新形勢下邊疆民族地區群眾文化建設與發展淺析李雪瑩;
開展群眾性合唱活動的意義與建議——以云南省文化館為例劉剛;
民族之歌
太陽照到獨龍江綠豆;
阿佤人民唱新歌楊正仁;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楊非;
歌聲飛出心窩窩段伶;衛才;鈞治;
蒼山歌聲永不落張文;
阿波毛主席陳士可;張難;
阿里里獻給毛主席禾雨;李德熙;
北京有個金太陽禾雨;
太陽照亮布朗山惠英超;
撒尼人民心向紅太陽何少林;高映華;
詞花
百年禮贊柏泉;
永遠的熱愛(外二首)李嚴;
百年榮光(外一首)黎均平;
百歲正年少(外一首)楊靜;
人民是江山(外一首)劉興華;
一顆初心一樣樣仇東標;
火紅的青春獻給黨(外二首)夏關銳;
最美的勛章(外一首)何真宗;
你用初心告訴我劉光紅;
黨是金杯 黨是銀杯(外一首)董學讓;
愛灑麗江——記全國十佳女杰七一勛章獲得者張桂梅梁經慶;
祖國在我心中倪永東;
一個黨員一面旗(外一首)劉光林;
跟著你再出發劉明敏;
爺爺的黨員證蔣兆兵;
永遠跟黨走(詩朗誦)曹野默;
音樂教育
高師聲樂教學創新改革與實踐探索楊瑞;
淺析合唱藝術對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吳驍樺;
高校古箏教學中對傳統曲目的傳承意義王肖肖;
基于個性化教育的高校聲樂教學改革探索衛瑋;
流行音樂融入初中音樂課堂的實踐思考王妍妍;
廣西本土音樂在中小學課堂實踐中的應用楊柳;
小學音樂課線上教學的現狀與思考李珮萱;
試論幼兒歌曲演唱教學現狀及創新方案黃霞;
云南民歌走進中小學課堂的價值分析陳茜